高中,承載著沉甸甸的夢想把我送到大學彼岸,卻又在那個安靜燥熱的夏天漸行漸遠,離開得悄無聲息,我甚至來不及揮手就要轉(zhuǎn)身踏上另一段未知的旅途。心里是期待的悸動,眼中是惶恐的不安,卻又不得不正視。
那個夏天,有多少個無眠的夜晚,像柏拉圖構(gòu)筑他的理想國一樣,我將對大學臆想的碎片拼接成一幅美好的油畫。那是我心中的大學……
我愿,有這樣的一所大學,來承載我的青春:
它可以沒有響徹如未名湖般的清雅景色,但是要有安適寧靜的學習氛圍。在校園的某個角落里,一定要有一片綠色滿眸的小園子,供我寄情遐思。倚木席地而坐,品茗捧書細讀。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翠草茵茵,赫曦細細。在天地之間領(lǐng)會知識,感悟生命。偶爾陽光漏下,伴著鳥鳴,吸收書本的精髓,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完成自己靈魂的升華。
它可以沒有現(xiàn)代化的教學設(shè)施,但是要有幾幢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紅磚樓房,不堪破舊,卻有時光流轉(zhuǎn)的感覺。用手撫摸,可以感覺到時光在指尖如細沙般滑過的滄桑。墻上殘留的白漆則是沉淀的臆想,亦如老人斑駁的回憶。應(yīng)該還爬滿了爬山虎,夏天時,蔥蘢的綠色;秋天時,熾紅的火焰。
它可以沒有大師先哲,但是要有幾位博聞強識的名師,在求學之行上為我指引,宛如路標。大學者,非謂之有大樓,乃謂之有大師也。他們或旁征博引,或深入淺出,或才華四溢,或溫文含蓄,在言傳身教中講給我們關(guān)于學識和人生最好的課時。一言一行,莫不展示著深厚的學識功底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聆聽,受教,思考,探討,學習,收獲,繼承,發(fā)揚。
它可以沒有實力雄厚名列前茅的院系,但是要有自身獨特的精神傳承。無論是清華大學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還是武漢大學的自強弘毅求是拓新,他們都是一代又一代的大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繼承并傳承的人文精神。它是辨析一個學生出處的最強有力的證明。它要有作為大學的容納百川精神,也要有自己獨特的人文內(nèi)涵。精神之烙印,遠比畢業(yè)證書的校名來的深遠持久。
它可以沒有名滿天下眾人皆知的校友來為學校增添光輝,但是要有與我道同志合的三五好友共談鴻鵠之志。人以群聚,什么樣的學校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大學,我們可以在比高中清閑很多的時間里,一起去做感興趣的事,一起去想有意義的問題,等到二三十年之后仍然一起半夜閑聊。在青春的路上,有群好友叫大學同窗。
我心目中的大學,就是這么的淡雅寧靜,亦是如此的深沉厚重。它能讓我沉溺于其中,聆聽它心脈的跳動,并且能讓我的心率和它共鳴。有大學如此,青春豈會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