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鈴聲的響起,2015年福建省高考第一科語文考試結(jié)束了,備受關注的作文題也水落石出。
根據(jù)考生口述,今年仍為給材料型作文,圍繞“路”的三句話展開聯(lián)想,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1、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2、有時走錯路也是有意義的,如果沒有走錯路,就不會發(fā)現(xiàn)新的路;3、世界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7日下午,福建社會科學院文學副研究員、副教授,從事語文教學研究近三十年,年近八旬的李國庭在家中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就今年福建高考作文題的審題和寫作發(fā)表看法。
剛落座,一貫嚴謹?shù)睦顕ケ阏f,“由于完整版的試題尚未正式公布,目前我只是根據(jù)網(wǎng)絡上流傳的大意進行評析和解讀,應該說,只要不脫離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和意思作文,都不算離題。”
“今年的材料作文與前面三年如出一轍,也是很好的作文題。”李國庭說,好在選擇人生的道路與選擇國家的道路一樣重要,貼近考生的生活,是每個人都必須考慮和解決的,能讓考生寫出個性化的文章,不拘一格見文才。
從寫法上來看,李國庭認為,可以抓住一則材料作為切入點,也可以綜合兩則或三則材料寫。擅長議論文的可以用議論文,擅長記敘文的也可以用記敘文寫。但是比較起來,用議論文寫個人感悟和聯(lián)想較好寫一點。
“如果用議論文寫,可以寫闡釋性的立論文,也可以寫關系性的立論文。”李國庭滔滔不絕地解釋,寫闡釋性的立論文,三則材料中,抓住其中任何一則材料的內(nèi)容和意思都可以,談新路、說錯路、論不敢走的路,這三條路,哪一條說深說透都能出彩。如果水平較高,可以用辯證唯物論作為指導,寫關系性立論文,如《談“正路”與“錯路”》或《談“正路”·“錯路”·“歧路”》。
如果選擇記敘文,對年輕的考生來說會存在什么困難?對此,李國庭分析認為,用記敘文寫自己走的路,因為十七八歲的年輕人,走過的人生路只是“一條橋”那么長,經(jīng)驗不足,體會不深,不容易寫出真情實感,所以根據(jù)高中學的哲學和往常練寫的議論文實際情況,以及作文題里把“議論文”擺在“記敘文”前面,還是采用議論文體裁寫好一些。
那么,怎么寫好闡釋性立論文呢?李國庭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寫作經(jīng)驗說,如果談正路,那就應該闡釋清楚:什么是正路,怎么才能走正路,走正路達到什么樣的人生夢想;如果談錯路,那就應該說清楚什么是錯路,走錯路在什么條件下也存在意義;如果選“論不敢走的路”(即走不通的路),那就應闡述什么是不敢走的路:唯利是圖、貪污受賄等犯罪的路,走這條路是什么結(jié)果。
“理論上,人生的道路是可以自由選擇的,是可以‘條條道路通羅馬’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只有不敢走的人’。”李國庭說,“敢”與“不敢”,不僅僅關乎勇氣,還關乎是非道德、價值判斷和法律法規(guī)。
李國庭特別指出,在闡述時最好表達清楚一個意思:人生的道路萬千條,每個人要對自己的選擇認真、負責;對于積極進取的方向,不要在路上畏首畏尾,否則一事無成;但是如果違背良知,挑戰(zhàn)社會公序,那就走上“歧路”,最終將會是一條不歸路。
而要寫好關系性立論文,那就應該談清楚走正路與走錯路的關系,以及各自在人生路上的作用:選擇正確的路、一帆風順地走下去是人們的理想,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少數(shù)的,多數(shù)人在某個時期會走錯路,人生路彎彎,怎么樣才會走上新路、正確的路,這樣才能寫出思辨能力好、水平高的好文章。(邱陵)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