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說,6年來,媽媽買保健品花了10余萬元養(yǎng)命錢,現(xiàn)在手頭的保健品,還可以吃3年!他曾數(shù)次勸媽媽不要亂花錢買保健品,媽媽不但不聽,反而說他不孝順。他意識到,單靠一己之力,不可能喚醒媽媽,只好呼吁社會:救救我媽媽這樣的老年人!
保健品足夠吃3年
吃穿用都與保健品相關
張先生的媽媽姓羅,今年85歲,獨自住在硚口區(qū)一老舊小區(qū)。記者隨張先生來到羅婆婆家,發(fā)現(xiàn)這簡直就是個“保健品之家”,屋里吃的、用的、掛的、擺的都與保健品密切相關。
只見老人臥室的床上、柜頂、桌上,擺著保健膠囊、足底按摩器、“玉石墊”、“鉑金被”等等各種保健品。羅婆婆說,這些保健品,都是從漢口、武昌兩家保健品公司購買的。
此外,墻上掛的掛歷,是公司送的;老人穿旗袍,撐洋傘的藝術照,是公司拍攝的;印有張先生母子頭像的茶杯,是公司訂做的;“十大明星家長”、“模范家長”兩本榮譽****,也是公司頒發(fā)的……
記者數(shù)了數(shù),羅婆婆家還有沒吃完的圣元膠囊4盒、紅景天活力膠囊3盒,都是正規(guī)廠家生產(chǎn)。她說,還有5盒圣元膠囊寄存在保健品公司。
圣元膠囊1380元/盒,每盒可吃3個月;紅景天膠囊1680元/盒,每盒也可吃3個月。照此計算,即使她不再買一粒膠囊,手頭價值1.7萬余元的保健品,也足夠吃3年!
舍不得吃 舍不得穿
買保健品卻花10萬元
羅婆婆患有重癥糖尿病、高血壓、失眠等多種慢性疾病。2008年3月,她到剛成立的武漢億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聽了一堂健康講座,從此,成了保健品公司的?。
張先生回憶,2008年夏天,他幫媽媽打掃衛(wèi)生時,從床底拖出3個紙箱,里面裝有30盒保齡膠囊,價值上萬元。他當即勸媽媽有病就吃藥,不要亂花錢買保健品。媽媽說:“‘是藥三分毒’,吃保健品比吃藥要好。”
張先生說,媽媽平時生活非常節(jié)儉。6年來,都是穿親戚朋友送的舊衣服,沒買過一件新衣;生怕多花了水電費,洗臉只用一杯水把毛巾打濕擦把臉,有時寧可摸黑也不開燈;到菜場買肉,舍不得買好肉,一般只買點肉皮。但買起保健品來,她出手格外大方。
羅婆婆常去的兩家保健品公司,一是漢口青年路的武漢億康信息咨詢有限公司,一是武昌武珞路的鑫大地保健品經(jīng)營部。這兩家公司賣保健品給她,從不開****,只給手寫收據(jù)。張先生保存著12張媽媽買保健品的收據(jù),時間為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總金額4.9萬余元。其中,2012年6次買保健品,花了3.3萬余元。他說,還有一部分收據(jù)已遺失。
張先生算了一筆賬:2008年3月至今年1月,按平均每年花2萬元計算,媽媽買保健品花了不下10萬元。
因為買保健品多,資格最老,羅婆婆被保健品公司評為最高等級的“鉆石卡學員”。讓她感到自豪的是,每次參加公司活動,別人領一份禮品,她可領雙份。但她認為,自己買保健品,花了不到10萬元。
吃了6年還是一身病
羅婆婆是武漢某廠退休職工。因車禍骨折,從40多歲起就病休在家,每月只領一筆生活費,F(xiàn)在,每月退休工資不到2000元。
張先生說,母親很勤勞,病休在家也沒閑著。她養(yǎng)鵪鶉、賣早點、到醫(yī)院當護工……勤扒苦做,省吃儉用,好不容易攢了十幾萬元“養(yǎng)命錢”,F(xiàn)在,這些積蓄因為買保健品,都花光了。
5月31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羅婆婆承認,自己不僅沒有了積蓄,還欠別人1000多元沒還。這筆錢,是買保健品時向別人借的,每月發(fā)了退休金就還一部分。
“沒有錢,您怎么生活?”記者問。老人說,她有老年證,坐公交不要錢;每次到保健品公司參加活動,人家都管午飯,走時還要送禮物,有時是一筒面條,有時是5個雞蛋,有時是一袋粉絲……她拿出保健品公司送的一大堆食品:“公司送的東西吃不完,過生活沒問題。”
羅婆婆說,自己平時吃保健品,也吃藥。糖尿病現(xiàn)在還是重癥,每月要到醫(yī)院開一兩次藥;高血壓有好幾年沒吃藥了,但有時飲食不注意,血壓會升上去;失眠好一些了,以前每天晚上睡不著,現(xiàn)在有時可睡一兩個小時。
“健康**表”門前痛哭
婆婆借錢幫忙“填凼子”
經(jīng)常是這樣,手頭的保健品還沒吃完,就又買了新的。自己吃不完,羅婆婆就勸兒子幫忙吃。
“保健品這么貴,為什么不等吃完再買?”記者問。羅婆婆說,保健品有很多品種,不同品種可治不同的病;有時“健康**表”完不成銷**任務,她會“幫忙”買幾盒;想?yún)⒓颖=∑饭窘M織的旅游,也得多買保健品。
“健康**表”是保健品公司配備的銷**人員,為老人提供“一對一”服務。這些20歲左右的姑娘小伙,對老人們以“爺爺”、“奶奶”相稱。
去年6月15日下午5點多,羅婆婆忽然聽到門外有哭聲。開門一看,原來是“健康**表”小杜蹲在門口哭。羅婆婆驚問:“怎么回事?”小杜說:“奶奶,我已經(jīng)兩餐沒吃飯了。這個月沒完成任務,我要‘剃光頭’了。”“剃光頭”是保健品公司一種懲罰,“健康**表”完不成銷**任務,就要到理發(fā)店剃成光頭。
羅婆婆覺得小杜很可憐,忙問:“還差多少?”小杜答:“差14盒保齡膠囊。”14盒保齡膠囊**價6972元。羅婆婆沒錢,就向熟人借了7000元,幫小杜完成了任務。這筆欠款,她花了半年才還清。
一個月后,保健品公司又推出“買保健品送臺灣游”活動,經(jīng)不住“健康**表”游說,羅婆婆又以賒賬方式,花了近1.2萬元買了24盒保齡膠囊,讓兒子去臺灣玩了一趟。
每天6點半去“上班”
甘心為保健品當“托”
花光了積蓄的羅婆婆,仍是保健品公司的“寵兒”。她經(jīng)常應邀參加保健品公司的促銷活動,自稱“到公司上班”。每次參加活動,她都是凌晨5點多起床,6點半以前趕到公司。有時,她會與“健康**表”一道,乘車去江夏、鄂州等地接新顧客來聽健康講座。因為有老年人坐在車上,新顧客容易打消疑慮。
羅婆婆說,公司用積分獎勵“會員”。7點半以前“上班”,可得3分;7點半以后去,只能得2分。幫忙接新顧客,在促銷活動上發(fā)言談吃了保健品的體會,勸說新學員買了保健品等等,都能得到積分。每季度攢夠400分,可獲獎一盒價值幾百元的保健品。
羅婆婆拿出一本《億康會員證》,上載2013年8月18日至2014年3月21日,她參加的每一次活動及積分。這215天(含春節(jié)),她有119天“上班”,得了731分。期間,發(fā)言32次。
有時,羅婆婆身體不舒服,不想去公司。“健康**表”或公司負責人就會打電話問候,甚至買水果登門看望。
張先生說,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保健品公司促銷時,有時讓媽媽當“托”,拿出寄存在公司的保健品上臺合影,造成“當場購買”的假象,誤導新顧客。羅婆婆承認,有這種事,但都是公司安排的,很多老顧客都做過。自己明知不對,但吃人家的,喝人家的,拿人家的,不好意思拒絕。
“為什么不坐在家里享福?”記者問。羅婆婆答:“一個人在家很孤單,看電視還得花電費。保健品公司里老年人多,大家有說有笑有吃有喝還有禮品拿,很好混時間。”文/記者馬輝 明眺生 實習生陳立園 圖/記者熊波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