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發(fā)布 31 省份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這里面信息量很大。哪個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哪些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哪塊收入 " 拖了后腿 "?你的收入又是什么水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累計值(元)。數據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上海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
一般來說,要說收入最高的地區(qū),北上廣深是最有發(fā)言權的。
確實如此。截至今年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達到了 54126 元。北京位居第二位,人均可支配收入達 51772 元。
在全國省份中,也就是上海、北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 5 萬元。
不過,因為是按照省份統(tǒng)計,所以沒有廣州和深圳的數據。廣東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32034 元,位列第六位。在上海、北京之后,還位列浙江、天津、江蘇之后。
從地區(qū)排名來看,整體上,江浙滬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較高。從歷年水平來看,這一排名較為穩(wěn)定。
實際上,掙得多的地區(qū),花得也多。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30659 元,也是唯一支出超 3 萬元的地區(qū)。
9 地超全國平均水平
雖然爭不了第一第二,但收入能超全國平均水平,也是不錯的。
全國平均水平是多少呢?23781 元!
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81 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 3.9%,名義增速比上半年回升 1.5 個百分點。
梳理發(fā)現,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地方有 9 個。除了上海和北京,還有浙江(40121 元)、天津(34469 元)、江蘇(32667 元)、廣東(32034 元)、福建(28771 元)、遼寧(24640 元)、山東(24920 元)。
看得出來,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全國水平的地區(qū),本身的地區(qū)生產總值也位列前茅,比如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也就是說,這些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是有經濟基礎的。
多地增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從全國來看,居民收入實際增速由負轉正,是三季度的一大亮點。各地區(qū)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紛紛提速。
其中,不少地區(qū)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名義增速,超過了全國水平(3.9%)。
比如:
安徽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930 元,同比名義增長 6%,比上半年加快 1.4 個百分點。
江蘇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2667 元,同比增長 4.0%,增速比上半年加快 1.7 個百分點。
貴州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652 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 6.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 0.9 個百分點。
湖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731 元,增長 6.1%,比上半年回升 0.9 個百分點。
重慶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539 元,同比增長 6.5%,較上半年提高 1.5 個百分點。
……
收入提速,口袋鼓了,人們才敢花錢,能消費。
哪項收入拖了后腿?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老百姓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這其中還包括四項,分別是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凈收入和轉移性凈收入。
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都能理解,所謂轉移性凈收入主要包括離退休金、養(yǎng)老金、失業(yè)救濟金等。
前三季度,其中有三個都是增長的。
比如,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 13486 元,增長 3.6%,比上半年加快 1.1 個百分點;
全國居民人均轉移凈收入 4525 元,增長 8.9%,比上半年加快 0.7 個百分點;
全國居民人均財產凈收入 2090 元,增長 7.2%;
只有全國居民人均經營凈收入 3680 元,同比下降 2.0%。
雖然下降了,但相比此前,降幅已經收窄了。
經營性收入主要體現在中小企業(yè)、個體工商戶等的收入上,這一塊收入很重要。
專家表示,還要加快落實保市場主體各項政策,深入推進減稅降費,提高它們的生存和發(fā)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