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手機上顯示被標注了上千次甚至上萬次的“騷擾電話”還在正常撥打?運營商或者安全軟件為什么不直接阻斷這些電話……針對這些熱點問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現象
被標注上萬次的騷擾電話仍在繼續(xù)打
滴滴滴……伴隨電話鈴聲響起,用戶李女士看到自己的手機已自動將來電號碼一欄顯示為“騷擾電話”。果然,接起電話后手機傳來:“您最近股票炒的如何?”李女士聽到后隨即掛斷了電話。
李女士表示,自己的手機時常會接到些陌生電話,包括賣房子的、理財的,還有一些是從未聽說過的教育培訓,種類不一。不僅一些營銷電話“不請自來”煩不勝煩,其中還有些來電一聽就感覺不對勁。
用戶于先生也表示,手機中安裝了相關軟件,對于已經有過舉報的電話可以有個提示。“有的電話打過來,顯示是被標注了三四百次甚至成千上萬次的騷擾電話。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這些電話還能打?”他翻出了一條“400189****”的電話記錄,竟顯示有3萬余人將其標注為騷擾電話,“運營商或者安全軟件為什么不能直接阻斷這些電話呢?”
調查
運營商并無權利擅自停止服務
記者調查發(fā)現,騷擾電話一般分為兩類:一是各行業(yè)的商家營銷,二是詐騙行為。盡管有些軟件可以提示和標注,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難以做到有效拒聽,上當受騙仍不乏其人。對于一些安全軟件已經做過騷擾或者詐騙標注,甚至有數千數萬人的標注,是否可以做到直接阻止這些電話的撥打或者直接自動屏蔽?
記者采訪中,多位通信業(yè)內相關人士表示,攔截電話或者短信或許并不是技術問題,但是對于運營商而言,一方面是沒有對電話內容和信息內容的判定依據,同時也沒有相關的執(zhí)法功能和法律賦權,尤其對于來電中的一般騷擾電話,運營商一直“苦于沒有執(zhí)法依據”。“以前有運營商嘗試關停被投訴較多的號碼,但對方卻以‘我付費我使用’為由表示抗議,就又放開了。”
“包括群發(fā)信息,也很難以發(fā)布的頻次和范圍作為‘騷擾’的判定的依據,比如如果有人結婚辦喜宴,數百條信息統(tǒng)發(fā)也是有可能。”有業(yè)內人士指出,電信通信是公眾享有的權利,也是電信企業(yè)提供的服務,在不能判定詐騙性質的前提下,或者說沒有接到相關部門對于該號碼涉嫌違法違紀的關停通告情況下,運營商并沒有權利擅自停止服務。
建議
究竟該如何處理被標注的騷擾電話?
調查中,多位相關技術人員也介紹,安全軟件可以列明該電話的標注信息,但是否要拉入黑名單拒聽拒接,需要用戶結合自己的經驗判斷。360首席反詐騙專家裴智勇博士解釋說,安裝了360安全衛(wèi)士的用戶可以設置攔截陌生號碼、攔截未知來電、攔截疑似欺詐、攔截廣告推銷等功能,但是是否開啟這些功能,判斷決定權都在用戶。與此同時,裴智勇指出,不管是騷擾電話、疑似欺詐電話、廣告推銷電話等,都是用戶所標記,也不排除有較大的隨意性,“可能有的電話比如房屋中介的推銷電話對于普通人來說是騷擾電話,可能上千人標記為‘廣告推銷’,但是對于一些正要購房的用戶來說就是有用的電話。”裴智勇表示,這也是對于標記電話還不能采取統(tǒng)一攔截的主要原因之一。
究竟該如何處理被用戶標記過的騷擾電話號碼?南昌大學法學院教授藍壽榮建議完善法律法規(guī),厘清“電話營銷”“電話騷擾”“電信詐騙”的邊界,或者出臺專門的管理辦法,要求運營商對此類標記號碼進行限呼等管理,同時,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進程,形成保護個人信息的長效機制。
多位業(yè)內專家建議,監(jiān)管部門、運營部門應積極吸收社會上相關利用用戶來標記騷擾號碼的成功做法,與用戶聯(lián)動,與業(yè)內合作,完善電話騷擾數據信息的收集和跟蹤分析,對于達到一定標記次數的騷擾電話限制呼出。特別是參照垃圾短信治理的有關經驗,實行電話號碼白名單等管理制度。
新聞鏈接
中移動去年關停騷擾電話341萬
自公安部等部委組織開展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以來,針對垃圾信息、“響一聲”電話等電信“頑疾”,三大運營商也不斷采取行動。來自中國移動的信息顯示,2015年中移動共攔截垃圾短信48億余條,關停騷擾電話號碼341萬余個,處置惡意軟件12.8萬余種。
而中國電信發(fā)布的2016年統(tǒng)計數據也顯示,截至7月,該公司對于涉案號碼按照“部際層面號碼關停機制”組織實施快速關停和拓展查詢。全網配合公安機關關停號碼18批次,共計手機號碼16483個,“400”號碼467個。中國電信在廣西、河北、廣東和江西等通訊信息詐騙重點地區(qū)強化手段措施。如在廣西,僅6月份就有效攔截詐騙短信1138654條。在廣東茂名實施的專項整治中,攔截異常呼叫123.5萬次/天,整治后異常呼叫量下降99%。(記者 任笑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