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現在是農閑季節(jié),又是學生放暑假時間,召集學生多學點水書,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才能薪火相傳。”榕江縣仁里水族鄉(xiāng)黨民村非遺傳承人、水書先生姚勝利說。
在榕江縣仁里水族鄉(xiāng)的黨民小學教室里,非遺傳承人、水書先生姚勝利在給水族群眾上水書課
近年來,榕江縣水族學會、民族宗教事務局經多方努力,水漢雙語教學試點班去年9月在塔石瑤族水族鄉(xiāng)同流小學掛牌。并在全縣其他水族村寨學校對水書進行傳教,將水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引進校園。
水族群眾在教室里聽非遺傳承人、水書先生姚勝利講水書課
試點班采用水漢雙語教學方式,上好國家規(guī)定文化課之外,增設水族文化傳承課,著重傳承水書、水族刺繡、水族蘆笙、水族歌謠等。水書自古由水書先生代代相傳。
水書是我國少數民族水族的獨特文字,是世界上除東巴文之外又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一種古老文字符號,記載了水族古代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書文字
水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州中的三都水族自治縣,荔波,獨山,都勻,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的凱里,黎平,從江,榕江,雷山等縣市和廣西南丹、宜州、融水、環(huán)江、都安、河池等縣、市(自治縣)。其中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占全國水族總人口的50%以上。(陳沛亮 攝影報道)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