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地處榕江縣三江鄉(xiāng)西北部的故衣水寨,初春的細雨夾雜著油菜花香氤氳在大山梁上的農家,在一幢普通的木房里,現(xiàn)年65歲的水家老漢潘光雕在自制的黑板上隨手寫下了一排工整的水族文字,跟在他身后的幾個水家青年一邊用筆記錄,一邊跟著這個村里有名的“水書先生”用水語讀著板書在黑板上的水文。這是潘光雕在自己家為村里的水書愛好者開設“家庭課堂”,傳承水書的情景。
水書是水族的獨特文字,是一種類似甲骨文和金文的古老文字符號,記載了水族的天文、地理、宗教、民俗、倫理、哲學等文化信息,被譽為象形文字的“活化石”。2006年,水書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水書是靠民間的“水書先生”一代代口傳心授傳承下去?梢哉f,每位“水書先生”都是水族文化的一座“活寶庫”。
今年65歲的潘光雕,就是這樣一位“水書先生”。他已經在水書習俗傳承的道路上堅守了40余年。目前,經他“家庭課堂”培養(yǎng)已經走出了一大批懂水書的水家人,潘明煥等經潘光雕悉心教育的漢子已經全部掌握“水書”的使用方法和水文的書寫,初步實現(xiàn)了潘光雕“將水書傳承下去”的愿望。(黃萬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