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黃平縣重安鎮(zhèn)老羊屯地處重安江畔,這里是重安江古峽北岸的一個懸崖小村,位于大山山脊“半島”深處,20余戶人家,人口百余人,三面臨崖、一面山脊,行路難一直成為村里的難題。
小村靠山臨崖,門前兩百米處山高谷深,絕壁連天,是個典型的懸崖小村,整條山脊凹處托起的小村,門前兩百米處是200米高的垂直懸崖,崖底為滔滔不絕的篆水河,南面2公里處是重安江十里古峽,與凱里市大風洞鎮(zhèn)冠英村的大山隔岸相望,岸邊是高近200米的懸崖,西面是重安鎮(zhèn)代支峽谷,落差近100米,唯有北面是一條山脊與干莊村相連。從村口遙望對面山腰,近不過百米,即喊即音,但從村里到對面,需要通過懸崖下到高度近200米的篆水河,再從谷底爬到山腰,整整需要花近三個小時。
提起老羊屯,村民就兩個字:“險”和“難”,“從河谷到山腰,垂直落差200多米,老羊屯就像掛在懸崖上。20多年前,從沒見過小轎車,由于不通公路,小村的出入需要跋山涉水,順著懸崖的小路徒步一個半小時才能走到谷底,花2小時從谷底爬到黃金村背面的大山,又花2小時才能走到重安鎮(zhèn)街上,而村民的生活所需以及山里的物產(chǎn),過去都是靠肩扛人背進出,凌晨天剛蒙亮就起步到走重安趕集,天黑才進屋,并且還要穿過深山老林,如果不走峽谷,需繞北面的山脊走干莊村,但花的時間要翻兩倍。”
1997年,老羊屯人在原路的基礎上進行了對門前小路進行擴建,但也僅僅是加固,在位于谷底的篆水河上修建了一座高近15米、長30米、寬2米的混泥土橋梁,解決了每年便橋被大水沖毀帶來的不便與危險,在小村對面的懸崖上修建了一條寬一米、長1.5公里的小道,小道沿著重安江北岸穿過深山密林約4公里后到達重安三朝橋。
行路難,難于上青天。與飲水難、上學難、看病難、通訊難相比,行路難是老羊屯最大的攔路虎,路不通,物資進不來,群眾的勞動成果出不了村,修建一條通村的公路已成為老羊屯群眾最迫切的愿望。沒路就修路!老羊屯人決定將公路修到小村里。
2010年,重安榔木至代支巖頭公路獲得立項修建,老羊屯決定抓住機會,從村頭修建一條寬4米長約3公里的公路到干莊與重安榔木至代支巖頭公路連接,村民積極性高漲,投工投勞,投入勞動力1000余人次,政府一事一議的投入,一條毛坯公路建設完成,基本解決了100多人的出行難問題。
如今,走進老羊屯那條道硬化公路,四米寬的混凝土公路從林間穿越而過,平時不太顯眼的水泥呈暗灰色,在此時此地也變得美麗而耀眼起來。
山色灰蒙天湛藍,點點蒼翠隱其間,遠山晚翠,初春淺草,“懸崖村”老羊屯像一位恬靜溫柔的少女,靜靜地安臥在重安江河畔的綠水青山之中,初春色彩皆斑斕,山樹草果皆入鏡,老羊屯景色一如既往地美麗而又豐富。
公路通,百業(yè)興。老羊屯群眾下谷爬山已成為歷史,黃平縣完善的農(nóng)村公路交通網(wǎng)絡正在深刻改變各村的地理格局,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這個曾經(jīng)的“懸崖”小村正煥發(fā)出了新的活力。(楊模)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