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丹寨縣揚武鎮(zhèn)干河村排卡苗寨,前來幫忙的苗族村民在等待拉“房架”。
春暖花開時節(jié),丹寨縣的苗族村寨正忙著給新建的吊腳樓“立房”。
苗族村民合力將組裝好的“排柱”立起。
在苗族吊腳樓建房過程中,“立房”是吊腳樓基本建成的標志,“立房”當天, 整個村寨的村民都來幫忙,一家“立房”百家?guī),全村人為建成一棟吊腳樓而共同努力,大家都是無償勞動,不要報酬,互幫互助。
苗族村民合力將組裝好的“排柱”抬到屋基上。
苗族村民合力抬起“排柱”立到屋基上。
苗族村民合力將組裝好的“排柱”支起來。
苗族村民將“穿枋”與“排柱”對位連接。
苗族村民在為人工牽引拉正“房架”做準備。
苗族村民們合力用人工牽引拉正“房架”。
吊腳樓是苗族傳統(tǒng)建筑,通風防潮、冬暖夏涼,一棟吊腳樓的修建要使用幾十上百根木柱木枋及各類木構件,師傅們幾乎不用一釘一鉚,全憑榫卯、穿斗方式連接,吊腳樓從挖地基、備木料、設計加工、立屋、蓋瓦、鑲板壁等,到最后正式居住,至少需要數月時間,整個過程最重要的就是“立房”。
苗族村民用人工當吊墜為木房做校正。
苗族村苗族村民在加固“房架”。
苗族村民用木錘將“房梁”入嵌。(黃曉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