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有個故事,教師叫學生舉起右手來,堅持10分鐘,全班學生人人做到,堅持20、30分鐘,人數(shù)逐漸減少,要求堅持一個小時就沒人做到了?此迫菀椎男∈拢瑳]有毅力做不到,只有鍥而不舍的人,才能創(chuàng)造奇跡。——題記
我們身邊有個人,平均每天堅持投遞報紙信件近100戶,投了13年,走了30余萬次,行程10萬多公里,機關單位里,投下了他敬業(yè)的身影, 居民小巷中,留下了他艱辛的腳印。2010至2013年度,他連續(xù)4年受到黔東南州郵政系統(tǒng)表彰,其中兩次被評為全州優(yōu)秀攬收員,兩次被評為全州優(yōu)秀投遞 員。
他,就是天柱縣郵政局投遞員楊光先。
接的是郵差 圓的是夢想
楊光先,今年50歲。父親是投遞員,走千家串萬戶,當傳書鴻雁,得到社會的尊重。他是他父親的粉絲,當一名投遞員是他的人生夢想!1981 年,楊光先應征入伍,笫一選擇就當通訊兵,1984年,楊光先退伍,購了輛班車跑營運,不久,父親退休了,他毅然賣掉班車去當投遞員。
楊光先在分發(fā)報紙
“報紙到啰——,你家有信哩——!”
從2001年開始,天柱縣大花園南北巷道居民家門口,縣委大院門前就常看到一位年輕小伙抱著大疊報紙和書信吆喝著匆匆來去,少則一天一次,多則一天兩回,一直吆喝了13個春夏秋冬!
楊光先負責投遞的郵路,是當年全國郵政系統(tǒng)勞動模范楊家堂的投遞路線,他更是模范路的粉絲,沿著前輩的腳印他一步一步走得踏踏實實。大花園 衛(wèi)生路雙號,環(huán)城東路雙號,環(huán)城南路,桂花南園、北園,新華街、新華巷,農(nóng)貿(mào)市場一、二、三街,西門路單號,友誼路,南門路,白水路,文明街,教師新村、 民居苑等,服務區(qū)單位有60多個,居民2100多家,人口2.1萬,方圓7平方公里,日均單程27公里。
“我每天7點出門,8點前清點好當天要送的報紙信件,裝好袋就開始投遞。第一趟送縣委大院,爭取在上班前后半小時將當天要送的報紙信件送到各單位;第二趟送街道門面;第三趟送背街農(nóng)戶。若有信件難送達,再聯(lián)系客戶第四趟送去。
每天信件有多有少,多幾件就得多上幾家門,正常的有近100家,其中單位60多個,私人30多家。”
楊光先屈指數(shù)著投遞大小線路10多條,隨口能說出20多位客戶姓名,對服務區(qū)客戶一清二楚!
“城里人同住一棟房子大多數(shù)人認不得,送信得一戶一戶對號上門,平信也要當面交到客戶手中。過去是騎單車或走路送,遇上信件多,要從天亮送到天黑,F(xiàn)在配了摩托車,快多了,但每個月還得自己貼些油錢。”
楊光先丟下開班車月收入4000多元的活不干,卻去當郵差,開始月工資300元,現(xiàn)在是2000元多點,且還是個臨時工。他圖啥?
“我父親是投遞員,我弟弟也當過投遞員,我們家是郵差世家,父親退休了,我愛送信,我去接!”
有夢不在錢多!面對筆者,楊光先說得很認真,質(zhì)樸。
每天清晨,楊光先先給縣委大院機關單位投送信件報紙
送的是信件 解的是難題
楊光先13年投遞,總是把送好群眾的每一封信件,當成是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
每年8月,正是大學錄取通知書信件投送高峰,信件特別多,楊光先每天起早貪黑去送,有些信件遇不上客戶,他一跑就三四趟。2009年8月, 南門路一戶姓楊的孩子考取外省大學,通知書信件于8月底送到郵局,楊光先意識到快開學了,這信得及時送去,當天晚飯后他仍去投遞。可是,“鐵將軍”接待了 他,按信上電話詢問得知客戶到外地去了。經(jīng)楊光先提醒,客戶千里迢迢趕回天柱已是第三天夜里,楊光先連夜將信送達:“還好,離報名截止時間還有6天,一切 剛好來得及,謝謝你,郵遞員!”
2010年7月,楊光先服務區(qū)新華巷收到一張匯票,上面寫有收件姓名,卻沒寫門牌地址,新華巷幾百戶人家,他問了三天三夜,誰也不知道其 人。楊光先著急時打通了匯款人的電話,按對方提供的位置找到了客戶。原來客戶兒子在部隊,正在參加演練,老人病了打電話過去叫兒子回家,部隊首長獲悉后火 速匯款過來。楊光先見患病老人不方便:“老人家,如果你信得過我,請在匯款單上簽個字,我去幫你把錢代領來好么?”
隨后,老人在楊光先及鄰居幫助下住進醫(yī)院,身體很快得到康復:“金錢救急,好人救命,感謝你‘郵差好兒郎’楊光先!”
據(jù)天柱縣郵政局相關同志介紹,13年來,像這樣的平信能及時送到客戶手中救急解難的事,從楊光先手上寄出或送達的誰也記不清有多少次,但大家知道這是常事!(龍勝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