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屬于銅仁市管轄。古代的石阡大部分都是思州田氏土司的轄地。1413年,思州田氏滅亡,明朝進行了“改土歸流”,在此設置了石阡府,距今已經有了600年的歷史。明清時期,石阡是黔東北重要的商貿中心,這里云集了全國各地的商人,至今還留下了萬壽宮(江西會館)、禹王宮、石阡府文廟、武廟、北塔寺等古建筑。1992年,石阡被列為貴州歷史文化名城。
石阡溫泉的開發(fā)歷史很早!妒涓尽份d:“蜀漢建興三年,武侯諸葛亮南征牂牁,先鋒抵石阡皆捷,于城南溫泉之上建諸葛祠以祀”。當然,這個記載只是牽強附會,不足為信。石阡溫泉的最早開發(fā)可以追溯到明朝后期,距今大約400年的歷史。據清乾隆《石阡府志》載:“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知府江大鯤始規(guī)模修建溫泉。”此后,石阡溫泉不斷修建,其范圍內形成了一座江南園林,形成了“溫泉八景”,無數文人在此留下了墨筆。
此溫泉,就是石阡城南的石阡古溫泉。然而,石阡縣的大多數溫泉還處于“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的未開發(fā)狀態(tài)。在石阡縣的佛頂山地區(qū),存在一些“野溫泉”,如石固鄉(xiāng)凱峽河南岸的溶洞中存在一個溫泉,洞內有冷泉熱泉各一眼,溫泉日流量為2635噸,水恒溫32℃。外地的游客很難發(fā)現此處,而當地的居民則時常前往沐浴。
2018年,石阡縣在佛頂山腳下的中壩鎮(zhèn)打造了一座“佛頂山溫泉小鎮(zhèn)”,是貴州省最大的溫泉綜合體項目。該溫泉小鎮(zhèn)共有60余個不同種類的森林溫泉泡池,可以同時容納萬人。該小鎮(zhèn)也成為了一個健康療養(yǎng)型城鎮(zhèn)。除了溫泉之外,小鎮(zhèn)還打造了水上樂園,夏天時候,游客可以在此玩水避暑;冬天可以泡在溫泉中驅寒。
石阡仙人街是石阡在龍井鄉(xiāng)關口坪村打造的一個戶外體驗景區(qū),景區(qū)內建設有懸空玻璃走廊、巨石天然仙人石板街、巨型的鋼柱和幾十條鋼索固定的渡仙橋,另外還有懸崖滑索、懸崖餐廳等。游客可以在此體驗戶外運動的刺激,挑戰(zhàn)自己。
很多人不知道,石阡還是貴州四個長壽之鄉(xiāng)之一。有人說,石阡之所以成為長壽之鄉(xiāng),是因為這里的溫暖眾多,還有的人認為是石阡茶文化濃厚。我認為這是自然環(huán)境保護好的緣故。石阡,處于佛頂山的北麓,境內多原始森林,水源清澈、空氣清新。由于自己的少數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保護好環(huán)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得石阡人類和自然達到了和諧相處的狀態(tài)。
佛頂山是貴州東部僅次于梵凈山的第二大高山,位于石阡縣西南緣,2009年成為“中國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2014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此山橫跨石阡、施秉和余慶三縣,古代寺廟遺址坐落其中。佛頂山區(qū)森林密布、飛瀑隨處可見,生長有國家珍稀、瀕危重點保護動物和植物共48種,其中就包括彌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珙桐、鵝掌楸、香果樹、穗花杉、白辛樹、天麻等。因為需要保護生態(tài),佛頂山的旅游風光并未得到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
鴛鴦湖位于石阡縣中部,包括鴛鴦湖和包溪河兩個片區(qū),涉及楓香、五德、湯山、中壩、坪山5個鄉(xiāng)鎮(zhèn)9個行政村。鴛鴦湖狹長、水面寬100米至200米,湖水澄碧翠綠。由于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良好,有2000多只的鴛鴦生活在這里,已經是全國最大的鴛鴦棲息地。每年九月初,鴛鴦種群陸續(xù)飛到鴛鴦湖越冬,次年4月初又陸續(xù)北歸。當然也有部分鴛鴦世代生活于此,定居了。2011年,鴛鴦湖被授予“國家濕地公園”稱號。
凱峽河位于貴州省石阡縣石固鄉(xiāng),長8公里,落差8米以上,灘長不足50米的驚險處有20多處。這里開發(fā)了漂流,最驚險處落差6米,灘長僅10米,驚心動魄。凱峽河峽谷幽深,灘多水急,瀑布水簾隨處可見。凱峽河還有許多的文物古跡,尤其是“高橋”最為著名,“高橋”建于清朝道光年間,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橋長15米,高10米,雄偉壯觀。
在佛頂山中還存在著一些古老的村寨,其中最有名的是樓上古寨。樓上古寨位于國榮鄉(xiāng),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弘治六年,江西富商周伯泉為避難,來到這里買田置業(yè),逐漸興起了以周氏家族為主的村落。整個村寨的選址依山就勢,錯層排開,集古樓、古屋、古巷、古橋、古井、古樹、古墓于一體,周圍蒼松翠柏環(huán)抱。因此,樓上古寨被譽為“佛頂山中罕見的明清古村落”。
堯上村是佛頂山中另一個值得一游的村寨,坐落于佛頂山東麓,石阡縣坪山鄉(xiāng)境內,主要居住著二千多仡佬群眾,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一是當地傳統(tǒng)的“敬雀節(jié)”,那一天是堯上一年之中最熱鬧的一天,堯上仡家人及附近村民全部聚集在一起,祭祀神鷹,祭掃紅軍墓,集體舞毛龍,表演儺堂戲,唱山歌。
春季,也可以到石阡觀賞桃花。在石阡五德鎮(zhèn)有一個5000畝的桃園,是優(yōu)質水蜜桃示范基地。待到每年春季,粉嫩的桃花便在這里,編織了一張?zhí)曳凵拇缶W,將美麗的村莊包裹其中。五德是一個富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古鎮(zhèn),過去此地叫做小雞公村,處于古夷州與古思州重要驛道上,而雞具有“文、武、勇、仁、信”五種美德,因而取名五德鎮(zhèn)。
佛頂山地區(qū)的生態(tài)自然優(yōu)越,其中也出產好茶,《貴州通志》記載:“石阡茶始于唐代,種茶、飲茶盛于明初。”石阡最有名的茶是苔茶,曾經是貢品。目前石阡茶園面積有42萬畝,茶葉加工企業(yè)140多家。將茶作為食品也是石阡的一個特色。石阡有將茶葉、茶油融入飯食的習俗,“全茶宴”便是傳承于石阡的一種獨特的宴席。以苔茶樹所產的茶葉制作的紅茶、綠茶,茶湯與雞、鴨、魚、肉、蛋及果蔬等食材制作成美味佳肴。
石阡的美食也非常多,如綠豆粉、黃水粑、石阡皮蛋、神仙豆腐、豆腐乳等。所謂的神仙豆腐就是用當地的“神仙樹”之葉做的。將鮮嫩的神仙葉采集洗凈放入盆或桶中反復揉搓,等綠瑩瑩的汁水流出后濾出葉渣,再將事先準備好的草木灰水點入其中,待自然冷卻后,即成天然翠綠色的神仙豆腐。石阡的美食很多,還等著廣大的游客去發(fā)現和品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