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我家谷子打完了!”這兩天,黃平縣舊州鎮(zhèn)平西壩村無勞力戶、第六村民組村民楊光榮遇人就說,逢人便講,“謝謝黨和政府派來的脫貧攻堅工作隊的干部和村干部們幫忙,要不然的話,我家兩姥姥不知打到那天才打完這些谷子。”
是的,今年69歲的楊光榮和67歲的妻子雷國玉,是平西壩村有名的無勞力戶。兩口子做點活路又摸,每年莊家又做得多,哪家慌起的田土都收起來做,加之今年收天不好,連續(xù)下了近40天的雨,好在他家的谷子是晚熟,只倒線,沒發(fā)芽。再說,兩個兒子、一個兒媳都在外省務(wù)工,兩個孫女在舊州二中上初中,光靠兩個姥姥是無法收割完這么多的稻谷了。
就在楊光榮夫妻倆為稻谷收割的事情發(fā)愁時,平西壩村脫貧攻堅副隊長和村支書帶領(lǐng)脫貧攻堅工作組全體攻堅隊員、村干部來到他家稻田里,沒有脫谷工具,在平西壩村富民農(nóng)機專業(yè)合作社的幫助下,支持一臺收割機開展收割工作。因稻田都是火罐田,陡坎大,收割機無法繼續(xù)正常開展工作下去,無奈,脫貧攻堅工作隊的干部和村干部們,只好采取人機結(jié)合的辦法進行。他們拿著鐮刀,挽起褲腳,下田就舞了起來。女同志負責(zé)割稻谷,男同志有的抱谷把子、遞谷把子喂收割機脫谷,有的扛谷子到公路邊裝車,熱鬧得很。
“看著他們干得很展勁,汗水都濕透了衣服,褲腳打濕了半截也不愿意停下來;肚子餓了,就吃村里帶來的點干糧,渴了,就喝政府買來的礦泉水。我家的飯菜他們一點都沒得吃,直把谷子打完了才回去,沒有哪個干部說半句苦和累的話。”楊光榮介紹說。
真的,楊光榮家倆個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種植的3畝水稻沒花一分錢,3000多斤谷子就輕輕松松的打回家來了,第二天出大太陽,他安安心心的曬谷子,便出現(xiàn)開頭一幕。(張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