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在线,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日韩国产欧美综合在线,日本亚洲五月天在线观看视频

  • <dl id="s4uui"><abbr id="s4uui"></abbr></dl>
  • <rt id="s4uui"><abbr id="s4uui"></abbr></rt>

    首頁- 新聞中心- 黔圖匯- 人才網(wǎng)- 視聽中心- 專題- APP

    訂閱
    首頁| 全州| 時政| 領(lǐng)導(dǎo)| 縣市| 綜合| 發(fā)布| 視聽| 行業(yè)

    全國百家廣播名嘴匯集黔東南 “聆聽中國聚寶盆·共話大美黔東南”

    在線投稿郵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值班QQ:449315
    時間:2017-09-13 09:11:05  來源:黔東南信息港  


      本網(wǎng)訊 (記者 田應(yīng)龍 攝影報道)9月12 日,“聆聽中國聚寶盆·共話大美黔東南”2017年第三屆全國廣播名嘴走進黔東南活動迎來了來自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延安廣播電臺、重慶之聲、杭州之聲、河北衡水人民廣播電臺交通評書廣播等26位廣播名嘴。下面我們跟隨名嘴們的腳步一起去感受大美黔東南吧!



     

      第一站:走進“非遺之鄉(xiāng)” ——云上丹寨

      丹寨是一個自然景觀秀麗,風(fēng)景宜人,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底蘊豐厚,民族文化各具特色、異彩紛呈,旅游資源豐富多彩。擁有苗族蠟染、古法造紙、苗族錦雞舞、賈、苗族苗年、苗族服飾、苗族芒筒蘆笙等7項國家級、8項省級、25項州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是名副其實的“非遺之鄉(xiāng)”。被譽為“中國蠟染藝術(shù)之鄉(xiāng)”、“中國錦雞文化之鄉(xiāng)”、“中國芒筒蘆笙之鄉(xiāng)”、“中國鳥籠之鄉(xiāng)”、“中國古法造紙之鄉(xiāng)”。

      早餐后,8點半從丹寨縣城出發(fā),經(jīng)過50分鐘的車程26位廣播名嘴來到了中國古法造紙之鄉(xiāng)——石橋,零距離和親身體驗了距今一千四五百年的歷史,并且還保留著最古老的造紙工藝,同時還參觀了古法造紙合作社。

      離開了古法造紙之鄉(xiāng),便驅(qū)車返回縣城參觀苗族蠟染,參觀的過程中在蠟染傳承人的指導(dǎo)下,有的老師參與到了蠟染的創(chuàng)作中,有的拍照,有的對傳承人進行采訪,有的還購買了蠟染服飾,對于這一項獨具少數(shù)民族文化色彩的蠟染工藝,各路名嘴都紛紛為之點贊。參觀完了苗族蠟染,百家廣播名嘴一行來到了“中國鳥籠之鄉(xiāng)”——卡拉村,“卡拉鳥籠”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制作工藝精湛,特別是它的制作技藝是一項流傳久遠的非物遺產(chǎn),是國內(nèi)外久負盛名的精美的藝術(shù)品;在卡拉村,各路名嘴零距離的觀看了鳥籠的制作工程。









     

      第二站:走進“中國最美的小城”——雷山

      結(jié)束了丹寨的行程,百家廣播名嘴一行來到了朗德,從郎德下寨到郎德上寨的途中參觀了非遺博物館、非遺一條街和游覽了最美火炬?zhèn)鬟f路線。特別是抵達郎德上寨是,熱情好客村民們,在寨老的帶領(lǐng)下,全村男女老少300多人身著苗家最隆重的盛裝站在進寨的步道兩旁,端著香甜的米酒,唱著苗族敬酒歌,設(shè)12道迎賓攔路酒,歡迎四方賓朋的到來。過了12道攔路酒,來到招龍祭祀廣場,各路名嘴在這里欣賞到了郎德上寨熱情村民的敬酒歌、苗族飛歌、蘆笙舞、銅鼓舞、板凳舞、團結(jié)舞等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表演。

      在郎德上寨,各路名嘴深刻的體驗了12道攔路酒,欣賞了豐富多彩的苗族民間歌舞表演,香甜的米酒還在口中回蕩,便結(jié)束了郎德之行,前往西江千戶苗寨。

      進入西江千戶苗寨,各路名嘴被四周群山環(huán)抱,層巒疊嶂,房前屋后為叢叢翠竹和紅楓掩映,幢幢吊腳木樓依山而建,層層梯田順著山勢緊連云天的西江千戶苗寨所吸引,在觀景臺上苗寨的全景一覽無余,各路名嘴不斷的拍照合影留念。

      西江千戶苗寨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東北部的雷公山麓,由十余個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連成片,是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由于受耕地資源的限制,生活在這里的苗族居民充分利用這里的地形特點,在半山建造獨具特色的吊腳樓,上千戶吊腳樓隨著地形的起伏變化,層巒疊嶂,鱗次櫛比,蔚為壯觀。西江每年的苗年節(jié)、吃新節(jié)、十三年一次的牯藏節(jié)等均名揚四海,西江千戶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館,展覽著一部苗族發(fā)展史詩,成為觀賞和研究苗族傳統(tǒng)文化的大看臺,是領(lǐng)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fā)展的首選之地。
     

    責(zé)任編輯:吳茜岄【收藏】
    上一篇:杭州市商務(wù)委員會赴黔東南考察(圖)
    下一篇:關(guān)于延期舉辦“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的通知

    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quán)或有權(quán)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quán)使用作品的,應(yīng)在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