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不斷下跌的金價已累計下挫近三成,繼4月中旬暴跌后,上半年最后一個交易日(6月28日)國際金價更是跌至1200美元/盎司成本價區(qū)間。金價再次走低,“挑”動國內部分“中國大媽”們再次出手抄底補倉。業(yè)內專家提醒投資者,“成本價”不一定是“止跌價”,“急剎車”后金價仍有下“砸”空間,投資風險大。
金價持續(xù)“疲”勢 千二“成本價”甩賣
今年4月以來,黃金遭遇大規(guī)模拋售,金價一度創(chuàng)下30年來最大跌幅,整個二季度金價更是創(chuàng)下1920年以來的最差紀錄。6月28日,上半年最后一個交易日,倫敦現(xiàn)貨黃金盤中報出1180美元/盎司,失守1200大關。
“全球平均采金成本在950-1150美元,國際金價正在不斷接近黃金礦產開采的綜合生產成本。”上海黃金交易所專家顧問李駿說,從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宣布今年提前放緩QE3步伐,并計劃在2014年中期全面退出量化寬松政策的消息傳出后,美元走強趨勢明顯,對金價形成更大的下行壓力。
隨著金價的持續(xù)走低,包括高盛、德意志、匯豐、瑞銀、摩根史坦利、法國興業(yè)銀行(9.36,0.23,2.52%)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相繼下調金價預期。高盛更是將2013年黃金均價下調至1300美元,2014年黃金均價下調至1050美元。
業(yè)內專家表示,雖然黃金價格是全球金融市場交易的結果,金礦并不具有定價權,但金價低于開采價格“甩賣”,將壓榨黃金生產商利潤,使其面臨停產歇業(yè)風險,并由此導致生產商逐漸減產來應對日益增長的成本支出。
愈“跌”愈“補” “中國大媽”再出手
金價不斷下挫,讓多數(shù)4月底搶購黃金飾品的“中國大媽”被套牢。5月以來,“中國大媽”們一直“按兵不動”,但當國際金價6月底跌至“成本價”后,各地的“中國大媽”們有些按捺不住。
據綜合媒體報道,黃金價格上周末再次大跌后,南京、廣州、長沙等地金店內人氣漸旺,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一些“豪單”“大單”,但出現(xiàn)了不少“階梯式”購金的市民,雖然每次購金量不多,但購金頻率較高,隔三差五地就會來買一些。
“主要是希望趁跌補貨,攤薄成本。”南京市民張女士說,“我在今年4月份黃金暴跌時買了500克黃金,當時以為抄到底了,沒想到現(xiàn)在金價更低了。如果今后金價再跌得厲害,我還會出手再買一點,以平衡成本。”
“現(xiàn)在金價已跌到1200美元/盎司了,還能怎么跌下去?”在不少“中國大媽”們看來,1200美元/盎司附近的成本價就是金價“底線”,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記者采訪了解到,雖然黃金飾品消費者和實物金條投資者的搶購熱情明顯降溫,但“中國大媽”們購買黃金的熱情并沒有降至冰點,其消費和投資理念與方式更趨向理性。
金價“急剎車”后仍有下“砸”空間
“成本價不是止跌價,也不是底線價。”李駿說,不要以為跌到了成本價就不會再往下跌,雖然在6月底暴跌后國際金價在本周一、二連續(xù)2個交易日收陽,給疲軟不堪的金價帶來曙光,但這波回調難改金價下跌大勢。當前美國經濟數(shù)據總體向好,美元走強,黃金價格未來必定承壓下行。
采訪中,多數(shù)專家表示“堅決”看空,認為金價下行趨勢不會因為短暫的反彈而發(fā)生改變。“當前市場關注的重點是歐洲貨幣政策決議以及美國非農就業(yè)數(shù)據的公布,這些消息的好壞將為下半年為現(xiàn)貨金價走勢給出指引。”
黃金雖然在消費市場有些許“失寵”,但不斷走低的金價還是讓不少投資者看到了投資機會,他們認為在全球貨幣濫發(fā)的大背景下,黃金仍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抗通脹工具。
興業(yè)銀行貴金屬分析師蔡佩野認為,相較于“中國大媽”在消費市場只能做“多”,在資本市場中“淘金”的投資者可以更靈活地進行“做多”“做空”雙向交易,只要對行情判斷準確都可以賺錢。
蔡佩野說,目前,紙黃金、黃金期貨以及黃金T+D等都是可以做“空”,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偏好與熟悉程度選擇適合自己的交易品種。
理財專家表示,今年以來,黃金作為對沖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風險工具的吸引力逐漸減弱,未來中長期看,金價跌勢難改。因此,投資者除了選擇更加靈活的投資方式,也可嘗試短期投資,即抓住每天價格的小波動做投資,而不是做長期買賣。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