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 “我們西江過苗年時間,已經(jīng)過全寨德高望重寨老們的確定,2020年10月3日(農(nóng)歷八月十七“己卯”日是西江千戶苗寨過第一次苗年(開頭年);按每隔25天過一次計算,該寨將于10月27日(農(nóng)歷九月十一)“癸卯”日是西江過第二次苗年(中年);11月20日(農(nóng)歷十月初六)“丁卯”日是西江過第三次苗年(大年)。今年過大苗年時,將舉行起鼓跳蘆笙儀式并歡跳幾天銅鼓蘆笙盛會,為2022年“寅虎”年的十三年一輪回苗族“鼓藏節(jié)”開好頭年。這是日前
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鼓藏頭唐守成接受筆者采訪時說。
據(jù)了解,西江苗族鼓藏節(jié)是起銅鼓跳蘆笙分為三年舉行:第一年是“子鼠”年過大苗年時將在羊排寨中的老蘆笙場舉行一個小左右起鼓跳蘆笙儀式,隨后下到村大蘆笙場歡跳三至五天的蘆笙盛會;第二年是“丑牛”年過大苗年時舉行蘆笙盛會五至七天;第三年是“寅虎”年是正式過“鼓藏節(jié)”,起鼓跳蘆笙儀式地點與第一年一樣,蘆笙盛會七至九天(跳蘆笙天數(shù)不定,是由鼓藏頭和寨老們共同決定,豐收年可多跳幾天,欠收年可少跳幾天,一般是三天、五天、七天、九天、十三天。“寅虎”年鼓藏節(jié)蘆笙盛會結(jié)束時,還到羊排寨中老蘆笙場舉行“送鼓”儀式,把銅鼓藏起來。到下一屆十三年一輪回鼓藏節(jié),再去“請鼓”。
苗族,是一個苦難深重而又頑強不屈的民族。之所以苦難,皆因為五千多年前涿鹿大戰(zhàn)敗北之后苗民的漂泊不定,之所以不屈,皆因為苗族本身的民族氣節(jié),在絕縫中求生存,在絕縫中求發(fā)展。過去的敗北不是屈辱,而是訓誡,是警示,是督促苗民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力量。蚩尤也不是敗者,而是英雄,是神化了的苗族使者。而正是為了紀念苗族始祖蚩尤他們有了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苗年。
苗族以十月為歲首,故在農(nóng)歷十月過年。苗年是
雷山苗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雷山苗族每年常規(guī)節(jié)日中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節(jié)日。一般是在秋收完畢,一年的農(nóng)活基本結(jié)束之時開始。但每年必須經(jīng)過各村寨德高望重的寨老們選定日子才過,因為過苗年時間是沒有固定的,就一般而言,每年都是在“立冬”前后的“卯日”過的。苗年是一年過兩次,相隔25天過一次(分為:小年、大年),小年一般打點糯米粑粑吃,家家都到田園捕魚作佳肴,過得很簡單;過大年,一家或幾家共殺一頭大肥豬,各家各戶還殺雞、殺鴨祭祀祖先、祭橋、祭巖、祭古樹、祭坐凳、祭“巖爹、巖媽”。
而西江千戶苗寨與各村寨不同,凡講西江語言的村寨(即:西江、干榮、長烏、白碧4個行政村及南星自然寨)一年都過了三次(分為小年、中年、大年)苗年,小年打粑粑、吃魚;中年殺雞、殺鴨祭祀祖先、祭巖、祭橋;大年(即第三次過后年)家家都殺豬過大苗年,隆重舉行三至五天蘆笙盛會。這時,四面八方親戚朋友前來慶賀苗年,上千名苗家女身著節(jié)日盛裝紛至沓來參與蘆笙盛會;國內(nèi)外的藝術(shù)家和新聞工作者都紛紛專程來訪。節(jié)日里整個苗寨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里。真是首首飛歌迎客人,曲曲酒歌送佳賓。
“辰日”趕早餐比勤勞。天未亮西江苗寨主婦們便在廚房忙開了,忙著烹制雞、鴨、魚等佳肴。天剛亮時,主人在祖先神位龕前和門口燒紙插香,將米酒、糯米飯、雞、鴨、魚、豬肉各一份擺放地上用以迎接祖先過著一年一度的苗年節(jié),嘴里叨念著叫祖先先來喝足吃飽,希望祖先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保佑來年豐收等話語,同時也追述祖先的辛勤勞作和頻繁遷徒的艱辛。酒肉灑在地上祭祀祖先后,在中堂屋把酒肉擺滿了圓桌或長桌,各家各戶在中欄桿或門前燃放鞭炮,以示節(jié)日祝賀,家家都在趕早飯,賓主歡慶一堂,誰家早誰家就勤勞致富。那些古禮與古儀式仍在繼續(xù),別具一格的民族風情令人陶醉。 (張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