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在线,夜福利日本一区国产,日韩国产欧美综合在线,日本亚洲五月天在线观看视频

  • <dl id="s4uui"><abbr id="s4uui"></abbr></dl>
  • <rt id="s4uui"><abbr id="s4uui"></abbr></rt>

    首頁- 新聞中心- 黔圖匯- 人才網(wǎng)- 視聽中心- 專題- APP

    訂閱
    首頁| 全州| 時政| 領導| 縣市| 綜合| 發(fā)布| 視聽| 行業(yè)

    首頁 > 文化 > 正文

    雕出朽木“新生”——訪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根雕技藝傳承人吳少龍

    在線投稿郵箱:tougao@qdn.cn  新聞熱線:8222000  值班QQ:449315
    時間:2018-11-27 09:44:39  來源:黔東南微報  

      “少龍,你這滿屋子的爛木頭堆得亂七八糟,不如拿來當柴燒了。”

      “誰說朽木不可雕,你們不懂,這些可都是我的寶貝!”

      11月19日,記者來到從江縣高增鄉(xiāng)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根雕技藝傳承人吳少龍的根雕工藝制品廠,看見吳少龍一邊與鄰居說笑,一邊忙著手里的活。

      走進吳少龍的根雕工藝制品廠,堆放著在別人眼里不值錢的待風干的枯樹根,也能見到閃耀著歲月光芒的根雕。

      無論是上噸重的大型根雕作品,還是小巧玲瓏的小型根雕物件,都栩栩如生、生動傳神。吳少龍介紹,有些作品還與侗族元素結合,融入鮮明的民族文化印記。

      憑著高超的根雕技藝,來自大自然中不起眼的樹根,就這樣在吳少龍的手里被賦予了新的生命。

      吳少龍的爺爺是一位木匠,從記事起,他就經(jīng)常跟著爺爺一起走村串寨,看爺爺為寨子里的人家做木匠活。

      受爺爺?shù)挠绊,小到一把木椅,大到鼓樓、風雨橋,凡是與木頭有關的東西,都能激起吳少龍的濃厚興趣。

      高中畢業(yè)之后,由于家里貧困,吳少龍沒能繼續(xù)完成學業(yè),他選擇了去廣東打工。在外漂泊的苦日子里,吳少龍經(jīng)常會想起和爺爺一起做木匠活的場景,更會時常想念寨子里的那片老林子。

      “我對木頭感興趣,對美術感興趣,為什么不去做自己愛好的事呢?”吳少龍告訴記者,他是家中獨子,得扛起家庭責任,因此,再怎么在外面漂泊,總歸是要回到家鄉(xiāng)的。

      南下打工的那些日子里,他發(fā)現(xiàn)根雕這種藝術品,既有陳設實用價值,也具收藏價值,深受人們喜愛,很有市場前景。

      吳少龍當時就想,自己有木匠的基礎,回家創(chuàng)業(yè)應該有出路。

      就這樣,他回到了家鄉(xiāng),以給別人加工原材料起步,慢慢積累、慢慢鉆研,逐漸摸出了一套有鮮明個人風格的根雕技藝。

      根雕工藝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在根雕創(chuàng)作中,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tài)來表現(xiàn)藝術形象,輔助性進行人工處理修飾。所以,進行創(chuàng)作的大部分時間里,吳少龍都在找木材的路上。

      “樹不可以砍,只能撿。哪里開山修路了,我都要去轉轉,看能不能淘到寶。”2003年,吳少龍得知寨子附近有條路要修,他趕忙跑去,看有沒有適合做根雕的枯樹根。這一去,還真讓吳少龍撿到了寶貝。

      “這個樹根特別大,長3米,寬2米,樹齡起碼有180年。”為了把這個“寶貝”弄回加工廠,光托運費, 吳少龍就花了近5000元。由于暫時沒有好的構思和設計,他把樹根弄回了加工廠,沒有立馬利用這樹根進行創(chuàng)作,而是小心放置起來,這一放就是兩年。

      根雕的過程有七個步驟:選材、風干、構思、設計、雕刻、打磨、上漆。其中最費時間的是構思和設計。

      “根雕其實就是一個做減法的過程,刀刻下去了,就很難再改動。我從來不在根上畫框架,所以我要在腦海里構建出一個三維模型,這也是根雕中最難的一個步驟。”吳少龍說,“讓朽木煥發(fā)出新生,讓根雕具備藝術價值,設計靈感和構思是關鍵。”

      “靈感這個東西真的說不準,我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時間構思,又花了一整年的時間雕刻,用這個長3米、寬2米的樹根雕刻了56條龍,創(chuàng)作出了《民族魂》這個作品。”吳少龍說。

      在吳少龍的加工廠里,記者見到了《民族魂》根雕作品實物,這件藝術品構思巧妙、雕琢細膩、氣勢磅礴,令人震撼。

      “之前有客人出8萬元買這件作品,我沒舍得賣。其實那個時候家里也挺困難的,但終究自己沒向自己妥協(xié)。”吳少龍告訴記者,創(chuàng)作出來的根雕作品,并不是為了賣多少錢,而是為了心中的夢想。夢想無法用金錢衡量,創(chuàng)作出一件讓自己滿意、讓別人肯定的作品,自己就會感到充實、快樂。

      作為根雕技藝非遺傳承人,吳少龍已從事根雕26年,帶出了5名徒弟。根雕作為一項非遺技藝,需要傳承、保護和發(fā)展。只要有人愿意學,吳少龍都愿意收徒授藝。

      看著自己布滿老繭的雙手,吳少龍說:“這些都是與樹根之間的緣分,難以割舍。”

      “我們現(xiàn)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大自然賦予的。保護森林是每個人的責任,從開始做這一行,我就種下了一片樹林,二十多年過去了,如今它們也要成材了。”吳少龍告訴記者,雖然根雕的原材料是枯樹根,但是隨著人們生態(tài)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原材料也越來越難找了。在根雕事業(yè)和生態(tài)保護這兩者之間,他一直在尋找一個平衡點,或許以后會改行,但心中的熱愛一直不會變。

      “以后退休了,我就到山上建個根雕藝術館,與那片樹林為伴,讓更多的人看到根雕藝術,認識到它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傳播它的美。我也愿通過不斷學習、研究、創(chuàng)作、傳承,為根雕工藝的發(fā)展盡一點綿薄之力。”吳少龍說著他的愿景。(康莉 王道東 楊光洪)

    責任編輯:龍慶洋【收藏】
    上一篇:凱里市助力脫貧攻堅苗繡技能培訓班在灣水鎮(zhèn)巖寨村開班
    下一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2018凱里學院第13期刺繡培訓班開班儀

    相關新聞

    聲明: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