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遍致富“金銀花”
“金銀花是傳統(tǒng)的中藥材,能消炎去腫,清熱解毒,也能凈化空氣。如此好的‘寶貝’,我們老百姓怎么能不接受這個‘新玩意’?”正在采摘鮮花的老王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閘子。這就是加榜鄉(xiāng)小平村的王小郎,是第一個收“金種子”的人。
山區(qū)的貧困,困在哪里?山區(qū)能夠種田的土地很少,對土地依賴程度很高的農民,家里有本難念的經。2009年憑著單獨種植稻谷已經不能滿足家里的基本生活,家里有6口人,父母已經年過80,不再充當家里的勞動力,兩個孩子的學費更是捉襟見肘;谶@些條件他收到5株花苗,開始建造“老王花園”。
“‘四金’新風沐大山,金銀花綻上眉梢;夏風吹來香滿園,桃李芬芳幾多嬌。”6月21日這天,筆者來到花園看到一派生機景象。老王帶新婚的兒子、兒媳一起上山摘花。同時跟我們道出了種花心得:“到今年,我已經種花4年了,以前除了投入原料化肥,幾乎沒什么賺頭,F在花園共有100多畝,去年產量5000多斤,家里比往年多賺了1.7萬元。”
一兩鮮花一兩金。今年來,受全國流感的影響,金銀花市場優(yōu)勢凸顯,收購價格上揚。生鮮花一斤5元,干花一斤18元,收益甚好。“前幾個月有個外地老板來跟我們收購金銀花地,我們都不舍得賣,F在市場好了,到2013年我們村從5株擴大到了上萬株,一年產10000多斤。由王小郎開始,帶動了2名黨員創(chuàng)業(yè),也吸引了部分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加入,家門口也能掙錢。”村干潘留輝談起金銀花樂得合不攏嘴。
下一步,隨著產業(yè)的進一步延伸,該村正在努力擺脫鮮花銷售的初級階段,發(fā)展精深加工產業(yè)。花兒全身是寶,對其進行深加工,可以步步為“贏”。據了解,蒸餾剩余的煎湯和殘渣,可分別用作生物農藥和牲口飼料;就連花園里飄散出來的香氣,也能為周圍農作物驅趕蟲害。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