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涼山位于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城西部的雙龍鄉(xiāng),面積7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500米,主峰陸家大營海拔2883米,是貴州第三、威寧第二高峰。
我們從草海出發(fā),經(jīng)泰豐園進雙龍,路旁綠油油的草兒瘋長。
進入雙龍,就進入了一個神奇的土地,以前不曾涉及,只能通過朋友圈、電視臺一次一次地去想象。
陸家大營,將西涼山的輪廓擺在眾人面前。
每走幾里路,就得停下車來詢問路人陸家大營要怎么走。尋尋覓覓到達目的地,把車停下,背著背包,提著一把挖藥的鋤頭,在狹窄的灌木叢中穿梭。
灌木叢中有許多長滿刺的灌木,不時拉拉我們,似乎要拉住我們。
陸家大營的山路,彎彎曲曲地通向遠方,連接著村莊和城市,連接著走在路上的我們。
據(jù)當?shù)厝酥v,陸家大營始建于東漢末年,而今銹色斑駁的城墻還在,在曾經(jīng)的城墻上長出來不知名的樹和青苔,試圖要掩蓋歷史。
如今拔地而起的風力發(fā)電設備,一聲聲地吼著,像革命時代的摩斯密碼,傳出的信息,被山上的風一次次打斷,到我的耳里便成了只言片語,無法將它們編譯,更無法將這些完整地告訴別人。
站在歷史的廢墟上,總想著在斑駁的石板上找到一點蛛絲馬跡,找出歷史留給我們的故事。
在西涼山,那個叫“大龍?zhí)?rdquo;和“黑龍?zhí)?rdquo;的地方,一位婦人背著一個塑膠桶來背水,一個水井,養(yǎng)活了一個村莊的人,同樣也養(yǎng)活了這片山野。
從陸家大營下來的時候,還有很多農(nóng)人在地里勞作,他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汲取養(yǎng)分。
雨開始淅淅瀝瀝地下,我在車內(nèi),看著雨一滴一滴落在車窗上,敲擊出清脆的樂譜,匯成一曲鋼琴曲,唱出了動人的青春贊歌。(沈光勇)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zhuǎn)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