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解決聯(lián)系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加強與群眾真誠溝通”……2月23日下午,劍河縣人武部政委趙世波利用周末時間前往柳川鎮(zhèn)加禾村,深入田間院壩聽民聲、問民計。晚間,他步行來到農家小院里,與村干部群眾一道聊家常、話發(fā)展,不時有村民站起來提問,場面異;馃。
人武部政委趙世波深入田間院壩聽民聲
“火熱的場面,也曾有過辛酸。”問起經驗,趙政委苦笑作答。原來,為幫助駐地搞好新農村建設,去年底,他們組織過一次科技下鄉(xiāng)活動。然而,20余種科技圖書、100余本知識手冊擺出來半天,卻很少有人問津。本以為會“爆滿”的場面反倒遇了冷。莫非是沒有通知到位?可鎮(zhèn)政府人員卻告知已提前兩天通知到戶了。
“站在空曠的操場上,看著一大堆沒有發(fā)下去的書籍,我的心呀,哇涼哇涼啊的。”當時負責分發(fā)書籍的程干事無奈地說道。什么原因導致群眾不“感冒”?村長道出了實情,“你們的好心我們都理解,但是也得看大家需不需要,村里有知識有文化的大部分出去打工,耕地基本都承包了出去,留下來的都是一些孤寡老人,能看懂農業(yè)書籍的沒幾個;技術工種需要豐富經驗,你們帶來的書籍意義不大;小冊子內容挺多,看起來也精美,但大部分群眾知識水平有限,看不懂、疑問多。”
人武部長劉洪波到辣子看往五保戶
“走群眾路線先要找準群眾的路!”人武部長劉洪波一針見血,“就是因為調查研究不夠,主觀臆斷決策導致群眾不歡迎、不接受。”會后,該人武部立即派工作組進村入戶與群眾談心聊天、調查論證,專門召開黨委會,重新制定活動方案。這次,人武部政工科重新更換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農科圖書;軍事科組織民兵助民勞動;后勤科帶米面看望五保戶……功夫不負有心人,新組織的活動得到了村民認可,場面火爆程度遠超預計。
“想辦好事,就要結合實際,想有效果,就要找準目標。”趙政委的話引起了大家的共鳴,村干部也在一旁說道:“這個做法很好,大家都動起來了。”(李志華 彭 芬)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