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鞏縣召開“吳三桂、陳圓圓”史跡座談會
本港訊 (記者 楊驥 攝影報道)吳三桂的遺脈隱居何方?絕代佳人陳圓圓墓葬何處?在中國歷史上,這一直是個未解之秘。7月11日至12日,來自北京的清史專家學者深入岑鞏縣馬家寨進行學術(shù)考察得出大量證據(jù)證明,馬家寨吳氏家族就是吳三桂后裔,而被吳三桂后人指認作“陳老太婆”的墓穴極有可能是絕代佳人陳圓圓的墓穴。
契機:馬家寨三百年隱情初見端倪
岑鞏縣馬家寨位于該縣水尾鎮(zhèn),距離縣城30多公里。說起馬家寨的秘密和陳圓圓墓,不得不提及一個人,那就是岑鞏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黃透松老同志,他是發(fā)現(xiàn)馬家寨吳三桂遺脈的第一人。
文化大革命時期,黃透松被蓋了“三家村四家店”、“黑幫”、“走資派”等大帽子。1968年,造反派押送他到馬家寨辦學習班,搞所謂“肅清流毒”樣板。
到馬家寨后的一天,黃透松在當?shù)匾粋叫達木洞的地方打包谷,那時侯天氣很熱,老百姓看到造反派的人員不在場,便喊黃透松等人去刺蓬窩歇涼,其間,一位老農(nóng)擺起了吳三桂的故事。盡管自身正遭受不公正待遇,但黃透松對此卻十分感興趣。
1983年,省文化廳下發(fā)文件,要求各地編寫《中國歷代名人名勝錄》,在相關(guān)名單上,黃透松發(fā)現(xiàn)了“吳三桂”這個名字,這勾起了他對往事的回憶,他想起了若干年前老農(nóng)擺出的關(guān)于吳三桂的故事來。為此,黃透松三次奔赴馬家寨,展開了相應的調(diào)查。然而,頭兩次去,都沒有找到很有價值的材料。第三次再去調(diào)查時,有人點破說馬家寨中的吳永松才曉得這些事情。
見到吳永松后,黃透松以一顆誠摯之心打動了他,他帶著黃,來到馬家寨的山凸上,參觀一冢很不起眼的墓。吳永松語出驚人:這是陳老太婆陳圓圓的墓。接著,他把墓碑上的機密全盤說出了……
吳永松對眾多密碼中的其中兩個密碼的做了解碼:
第一,關(guān)于“聶”字。那是清雍正六年(1728年)立的一塊很不顯眼的小小石碑,碑腳已被泥土掩埋,上面有一塊沒有山字形的碑帽,左邊有一塊石夾柱,右邊的那塊石柱已經(jīng)不知去向,只好用石頭壘砌撐起。
上陰鏤“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涂氏。孝孫男:仕龍、仕杰。楊氏。曾孫:大經(jīng)、大純……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月吉日立。”整塊碑文都是繁體字,只有一個簡化的“聶”字。
家族歷史秘傳人吳永松老人解釋說:“故先妣”沒用“清”字,表明她是明末的一位王妃!板贝砼浴!皡情T”二字暗指老太婆是蘇州人,蘇州古稱吳門,對外也可解釋為吳家!奥櫋庇玫氖怯赫觊g還沒有的簡化字,是吳家為隱蔽造的。陳圓圓本姓邢,后跟養(yǎng)父親母姓陳。邢有右耳,陳有左耳,“雙耳”代表邢和陳,一字雙意!半p”字的繁體上邊兩個“佳”字,佳佳為好,花好月圓,暗喻“圓圓”!拔幌憋@示她地位的崇高,以女性而位居宗祠。十一個字連起來正好就是“明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
第二,關(guān)于“ 阭 (yǔn ) ”字。
在貴州省岑鞏縣馬家寨,有一個地方叫襄子家屋場,歷史資料記載,該地名的來歷是以吳三桂父親吳襄的名字取得。1983年時任貴州省文化局宣傳部副部長的當?shù)毓盼墨I學專家、思州(岑鞏古稱)學學者黃透松等調(diào)查者在尋訪的過程中,在馬家寨一名吳三桂兒子的墓碑上,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副奇怪的對聯(lián):“阭姓于斯上承一代統(tǒng)緒,藏身在此下衍百年箕裘”。吳三桂的一個直系后人吳永松老人告訴他們:“阭”字是“隱”字的簡化,是吳家文人自己造的,字典上沒這個字。表示后世隱藏此處。
從這時候起,黃透松與馬家寨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他經(jīng)常深入馬家寨進行深入調(diào)查,對與吳三桂后人以及陳圓圓有關(guān)的歷史史實和民間傳聞進行了大量的考察研究,取得了一些有價值的材料。然而,這些材料成果和結(jié)論并未獲得國家權(quán)威機構(gòu)和權(quán)威專家學者的論證和認同,實際上就是未有定論。
大揭秘:吳三桂后人重見天日
在黃透松發(fā)現(xiàn)馬家寨隱藏了三百多年的秘密之后,一些知名人士和媒體記者也紛紛趕來調(diào)查采訪,相關(guān)報道出現(xiàn)在了各類報刊雜志上,引起了一定的社會反響。黔東南州對這一情況高度重視,現(xiàn)任州委書記廖少華在百忙中還多次過問過馬家寨的事,并要求在適時的時機對掌握的資料進行論證。黔東南州委副書記韓卉,州委常委、宣傳部長耿生茂等領(lǐng)導同志還趕赴馬家寨參觀訪問,對促成本次清史專家學者到訪馬家寨作了很好的鋪墊。
今年7月12日,又有客人走進了馬家寨,不過,這次來的客人與眾不同,他們均為國內(nèi)權(quán)威的清史專家,是為揭開吳三桂的遺脈去了哪里以及陳圓圓香魂歸依何處等歷史迷霧而來的。這些專家分別是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凱;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對吳三桂有獨到研究的滕紹箴;中國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博導,對清代云南、貴州之土司有深入研究的李世愉;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博導,《清史研究》前主編王政堯以及吉林省社科院歷史所研究員、前所長李治亭等。
7月12日下午,專家冒雨趕到馬家寨,并立即進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走近馬家寨,首先躍入專家們眼簾的是旗桿的基座,很有些歷史了,專家們仔細察看了基座上的文字內(nèi)容,并提出了意見和看法。隨后,專家們來到了馬家寨男墳墓群中,找到了吳三桂兒子吳啟華(吳應麒),孫子吳世(仕)龍的墳墓以及大將馬寶的衣冠冢,并認真對碑文記載的內(nèi)容進行了考察?戳诉@些墳墓,李治亭研究員感嘆不已,他說這些碑文是大有來頭的,強調(diào)說要設(shè)法保護。
在對村民家中的神龕進行考察時,專家們發(fā)現(xiàn),所有的村民家的神龕,均出現(xiàn)了“延陵堂”等字樣。李治亭教授聯(lián)想到了吳三桂的別號,他驚訝地說:“吳三桂的別號就是‘延陵將軍’呀,這太吻合了!”
在馬家寨女人墳墓群中,專家們察看了傳說中的陳圓圓的墓碑。吳氏密傳人把墳墓的主人稱呼為“陳老太婆”,并說舊的墓碑已被取下保護起來。專家們對墓碑上出現(xiàn)的簡化字“聶”字等展開了討論。此外,專家們在女人墳墓群中找到了吳三桂兒子吳世杰的墳墓!皻v史上,確實有吳世(仕)龍和吳世(仕)杰等人,現(xiàn)在終于找到關(guān)于他們的線索了!”考察組專家李治亭說。
在考察中,一個問題始終讓專家學者們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馬家寨名為“馬家寨”但為何寨中的1000多人口沒有一人姓馬呢?
這個問題,在專家們與吳氏密傳人以及其他村民舉行座談時,終于有了答案。在座談會上,吳氏密傳人吳永鵬詳細介紹了其代代相傳的家族秘史。他說,當年陳老太婆(馬家寨人對陳圓圓的尊稱)和吳啟華是由馬寶護送到馬家寨的,為了紀念馬寶的恩德,讓世代子孫都知曉,故把村寨名取為了“馬家寨”。專家們在察看馬寶的衣冠冢時發(fā)現(xiàn)墓碑上有“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臺若翁如吾翁”的“感恩”說法,綜合此說,他們認為吳永鵬的解釋是比較合理。
在考察中,專家們還展開隨機調(diào)查,詢問馬家寨中的婦女、兒童和青少年是誰的后代,結(jié)果所有的人都說他們的祖先是吳三桂,并且還能說出所以然來,專家們對這種眾口一詞的文化現(xiàn)象是嘖嘖稱奇。
“建議黔東南州把馬家寨列為州級或以上的文物單位保護起來,提升保護級別,這樣更利于作進一步的研究和發(fā)掘!!崩钪瓮ぱ芯繂T提議說。其他的專家學者也覺得“不虛此行,獲得的東西要比想象中的東西多得多了……”
“陳老太婆”墓極有可能葬著絕代佳人陳圓圓
7月12日晚上,專家們結(jié)束了艱辛的考察活動,回到了岑鞏縣城。當晚,他們召開了“專家會議”,對考察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在某些領(lǐng)域搭成了共識。
根據(jù)考察活動的程序安排,7月13日下午,將在岑鞏縣召開“吳三桂、陳圓圓”史跡座談會。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州委常委、宣傳部長耿生茂,州人大副主任潘玉鳳,州人民政府副州長劉曉春,州政協(xié)副主席黃明光、胡國珍等領(lǐng)導專程趕赴岑鞏,與專家組的專家學者們見面,并在座談會上進行了交流。
座談會上,5位專家分別就考察情況作了發(fā)言,其中,李治亭代表5位專家學者作總結(jié)性發(fā)言。他宣布了了專家們在專家會議上達成共識的內(nèi)容。
首先是馬家寨的吳氏人就是吳三桂的遺脈,這個毋容質(zhì)疑,可以蓋棺定論了,也就是說,吳三桂去世后的歷史在岑鞏,這填補了吳三桂死后的歷史空白。
其次,專家們認為,吳氏家族尊稱的“陳老太婆”墓極有可能葬著絕代佳人陳圓圓。
李治亭說,陳圓圓魂歸何處,說法很多,有的說在昆明,有的說在蘇州,在貴州境內(nèi),也有多種多樣的說法,有的地方還聲稱找到了陳圓圓的墳墓。“我們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陳圓圓墳墓在馬家寨的證據(jù)最多,最有說服力,全國其他地方無法提供如此多的有力證據(jù)……但這些證據(jù)均仍不能直接證明所葬者就是陳圓圓,因此,就此把‘陳老太婆墓’定為陳圓圓墓為時尚早!
馬家寨是吳三桂后人隱居地的十大理由
第一,馬家寨是“漢文化孤島”,周邊是苗寨、侗寨,中原典型建筑風格。
第二,有陳圓圓墓碑及碑文,吳氏后裔秘傳人對雍正六年所立石碑碑文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
第三,有馬寶衣冠冢及碑文,顯示吳氏后人的感恩之心。
第四,有吳氏后人墓地,可從墓碑上獲得相關(guān)信息。
第五,有吳氏家族歷史的秘密傳人,其它地方?jīng)]有。(大房:吳永鵬,二房:吳永松)
第六,“認賊作父”現(xiàn)象。馬家寨后裔現(xiàn)已有1000多人口,還在解放前吳氏就已在社會上講明自己是吳三桂的后代。而在解放前,社會上乃至民國時期的教科書都講吳三桂是賣國賊。處于受人鄙視的社會壓力下,有人竟敢公開說是吳三桂的子孫,必然是出于一種親情;如果不是吳三桂的子孫,又何必去背黑鍋?而且今巖下楊氏原來是追查吳三桂后裔的,只是未能查明上報朝廷,至今吳、楊兩姓還有仇恨,互不往來。
第七,名為馬家寨,實則全寨姓吳,全國絕無僅有。據(jù)長房秘傳人吳永鵬講,陳圓圓和吳啟華是吳三桂的愛將馬寶秘密從衡陽保衛(wèi)護送,沿沅水、龍鰲河而到達達木洞(馬家寨背后山中、鰲山寺山麓)隱居一段時間,以鰲山寺為基地,康熙二十四年才搬到馬家寨一帶蘆葦?shù)。為感謝和紀念馬寶大恩大德才取名馬家寨,讓子孫后代永不忘記。其實全寨姓吳,沒有一個姓馬。
馬寶墓的對聯(lián)“重壘土瑩人祖即己祖,復修石臺若翁如吾翁”便說明了問題。這里講的來源說法,與一些史載陳圓圓的晚年軼事不合,但與印鸞章編著的《清鑒》十分吻合。
《清鑒》載:“先是三桂婿胡國柱。見清兵壓境。國勢日逼。密謀降清。馬寶阻之。不聽。馳告三桂。值中秋節(jié)。三桂方擁歌姬。與所嬖陳圓圓。臨軒玩月。聞變大呼曰:吾事去矣。即氣噎仆地遽絕不復生。三桂既死。馬寶等既與諸將。迎三桂孫世番于云南。至衡州。立之。改元洪化。始發(fā)喪。擁柩歸云南。”
馬家寨地處偏僻,其后裔未必能見到此種書籍,可秘傳人介紹陳老太婆從衡州秘進思州的背景、路線如此吻合,也說明了陳圓圓魂歸思州的真實性。
第八,吳氏秘傳講的一些事與當?shù)孛袼子挟。秘傳稱家史為“御字簿”,而當?shù)孛耖g稱為“家譜”、“族譜”、“宗譜”、“堂記”等,大不相同。還秘傳有“皇傘”,交給吳××家世代保管,后因家貧拿來當被子蓋而毀,見者不少。又金杯銀筷被吳××家拿到野牛山親朋家收藏而失,被偷賣了。兩把大刀,一把96公斤,一把80公斤,刀把有繡球,1958年當廢鐵賣了,知此事的人不少。而且馬家寨吳氏男人個子高大,同吳三桂身體魁梧類似,有人說是基因所致。
第九,家族墓地規(guī)模巨大,形制、習俗奇特;
第十,隱居線路、地點和環(huán)境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可能性很大。
耿生茂:抓住機遇發(fā)展歷史文化旅游
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耿生茂在會上說,岑鞏縣委、縣人民政府要充分利用專家到馬家寨考察的機遇,大力開發(fā)馬家寨的歷史文化旅游?h委、縣政府要盡快完成馬家寨旅游基礎(chǔ)設(shè)施的申報,比如通村油路建設(shè)的申報等。對吳氏墓群、陳圓圓墓穴要上升到重要文物一級加以保護。要抓住危房改造的機遇,有規(guī)劃、有設(shè)計的作好馬家寨的房屋改造,整治村莊衛(wèi)生,爭取最快速度把馬家寨建成岑鞏縣歷史文化的旅游勝地。